“巴掌田”变身万亩良田 四川合江耕地面积连续三年净增长
“巴掌田”变身万亩良田 四川合江耕地面积连续三年净增长
“巴掌田”变身万亩良田 四川合江耕地面积连续三年净增长封面新闻记者 罗田(luótián)怡
今年6月25日是第32个全国土地日,初夏时节,合江县的农田里(lǐ),到处是农忙景象,抢抓(qiǎngzhuā)农时忙生产。
合江县位于川渝黔结合部,四川(sìchuān)盆地南缘,是四川丘陵地区典型县城,同时也(yě)是全省(quánshěng)农业大县和产粮大县。6月18日,封面新闻记者从四川省(sìchuānshěng)自然资源厅了解到,近年来,合江县以小田并大田、整治撂荒地、织密耕地保护网为抓手,有效(yǒuxiào)补充耕地,实现耕地面积连续三年实现净增加。
“巴掌田”变“连片(liánpiàn)田”
在合江县(héjiāngxiàn)望龙镇圣登寺村,500多亩(duōmǔ)的土地种满高粱,涨势喜人。可半年前,这里还是一片撂荒景象。
“你现在看到的这片连片种植区,以前全是零散的巴掌田。”望龙镇人大主席、镇级副田长邓龙伟(dènglóngwěi)指着眼前绵延的沃野向(xiàng)记者介绍。这个占地535亩的高粱种植基地涉及106户农户,整治前户均仅2-3亩地,地块分散、沟壑纵横。“大部分土地都因为(yīnwèi)缺乏劳动力而撂荒。前些年虽有100多亩土地流转出去种柑橘,但因小块块的地也(yě)难成规模,管理成本(chéngběn)高,慢慢也闲置(xiánzhì)了。”
转机出现在2024年。圣登寺村两委(cūnliǎngwěi)在镇农业农村办(bàn)指导下,划片实施“耕地恢复+撂荒地整治”工作整合模式下的双推进工程,推进耕地保护和撂荒地整理两项(liǎngxiàng)任务,促成巴掌田变成了连片地。
合江县(héjiāngxiàn)望龙镇圣登寺村
“打破土地(tǔdì)权属界线进行综合整治,不仅降低耕地破碎程度,提高了(le)耕地的(de)集中连片程度,也(yě)方便农业生产。另一方面,也可以促进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,实现土地规模化、集约化经营,为发展现代农业创造条件。”合江县规划和(hé)自然资源局(jú)副局长李洁介绍说。今年1月,整理好的土地以每年每亩500元的保底租金流转给四川艺丰稻鱼生态农业有限公司,而且是当年支付下一年的土地租金。既(jì)保障了粮食安全,也解决了农民持续增收的问题。
2024年以来(yǐlái),合江县在白米、望龙、白沙、神臂城等5个镇辖区实施耕地(gēngdì)平场整理1900亩(mǔ),耕地质量提升4100亩,有效提高耕地利用率和集中连片程度。
激活“巴蜀(bāshǔ)鱼米之乡”
合江县白米镇位于“巴蜀鱼米之乡”核心区,当地(dāngdì)创新采用“农户(nónghù)自耕、流转承包、生产托管”等多种经营方式,盘活沉睡的土地(tǔdì)资源(zīyuán)。同时,积极推广“一田多业”模式,发展稻虾、稻渔、稻蟹等“稻+N”综合立体种养,并与重庆江津、永川等地协同(xiétóng)共建“巴蜀鱼米之乡”。此举在保障群众(qúnzhòng)收益的同时,扩大了主粮种植面积,规模化优质水稻种植成为农业增效、农民增收的助推器。
截至目前,合江县已建成10万亩稻渔综合种养(zhǒngyǎng)循环基地(其中稻鱼7万亩、稻虾3万亩),并配套完善了道路(dàolù)、水利、数字农业、稻米烘干等设施。该模式(móshì)效益显著(xiǎnzhù),稻渔综合种养亩均产值达2849.4元,较单一种植水稻亩均增收约1300元。
田间,赵枭奇正在和劳作的农民交谈着,聊聊这些天(tiān)的农事。作为白米(báimǐ)镇副镇长、副田长,每天到地里(dìlǐ)走一走、转一转已成为他现在的习惯。
目前,合江县设立县、镇、村三级田长共427名,网格员1643名,形成全覆盖耕地(gēngdì)(gēngdì)保护网格化责任(zérèn)体系,将耕地保护任务落实到责任人、责任地块和责任网格,形成一级(yījí)抓一级、层层抓落实的耕地保护机制,实现保护责任全覆盖,确保每一块耕地都有人守护。
合江县白米镇,合江县国土测绘队测绘中心管理人员向东正在放飞无人机,“无人机的续航时间长,单次范围能够达到40平方公里,通过单相片合成一张正射影(shèyǐng)像图,再由(yóu)软件与往年的影像进行对比,就能马上发现土地的变化(biànhuà),精度高,能够实时(shíshí)算出变化的面积。”
合江县累计投资500余万元购置3架(jià)大型固定翼无人机和5架多旋翼(xuányì)无人机用于巡田工作,实时更新全县耕地保护(bǎohù)情况,及时清理汇集(huìjí)耕地地块的面积(miànjī)、位置、四至边界等基础数据,消除人员(rényuán)巡查死角。将无人机巡田数据及时更新推送县级田长,县级田长在办公室就能随时查看责任区域耕地现状,掌握耕地变化情况,实现耕地保护“可视化”,及时发现违法违规用地行为。
合江县搭建“合江县国土空间基础信息平台”,按照(ànzhào)现状(xiànzhuàng)数据、规划数据、管理数据等类别,将覆盖城乡基础测绘成果、国土调查(diàochá)成果、地理国情(guóqíng)普查成果、各类规划成果与国土空间相关的数据进行汇聚整合,形成覆盖全域、全要素的相互(xiānghù)关联、相互衔接、相互协同的自然资源一张图。
地上巡(xún)、天上飞、网上管(guǎn),合江县以无人机、巡田应用系统和基础管理平台为依托,有效遏制耕地“非农化”“非粮化”行为,实现(shíxiàn)耕地面积连续三年实现净增加。
(图由四川省自然资源厅提供(tígōng))
封面新闻记者 罗田(luótián)怡
今年6月25日是第32个全国土地日,初夏时节,合江县的农田里(lǐ),到处是农忙景象,抢抓(qiǎngzhuā)农时忙生产。
合江县位于川渝黔结合部,四川(sìchuān)盆地南缘,是四川丘陵地区典型县城,同时也(yě)是全省(quánshěng)农业大县和产粮大县。6月18日,封面新闻记者从四川省(sìchuānshěng)自然资源厅了解到,近年来,合江县以小田并大田、整治撂荒地、织密耕地保护网为抓手,有效(yǒuxiào)补充耕地,实现耕地面积连续三年实现净增加。
“巴掌田”变“连片(liánpiàn)田”
在合江县(héjiāngxiàn)望龙镇圣登寺村,500多亩(duōmǔ)的土地种满高粱,涨势喜人。可半年前,这里还是一片撂荒景象。
“你现在看到的这片连片种植区,以前全是零散的巴掌田。”望龙镇人大主席、镇级副田长邓龙伟(dènglóngwěi)指着眼前绵延的沃野向(xiàng)记者介绍。这个占地535亩的高粱种植基地涉及106户农户,整治前户均仅2-3亩地,地块分散、沟壑纵横。“大部分土地都因为(yīnwèi)缺乏劳动力而撂荒。前些年虽有100多亩土地流转出去种柑橘,但因小块块的地也(yě)难成规模,管理成本(chéngběn)高,慢慢也闲置(xiánzhì)了。”
转机出现在2024年。圣登寺村两委(cūnliǎngwěi)在镇农业农村办(bàn)指导下,划片实施“耕地恢复+撂荒地整治”工作整合模式下的双推进工程,推进耕地保护和撂荒地整理两项(liǎngxiàng)任务,促成巴掌田变成了连片地。
合江县(héjiāngxiàn)望龙镇圣登寺村
“打破土地(tǔdì)权属界线进行综合整治,不仅降低耕地破碎程度,提高了(le)耕地的(de)集中连片程度,也(yě)方便农业生产。另一方面,也可以促进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,实现土地规模化、集约化经营,为发展现代农业创造条件。”合江县规划和(hé)自然资源局(jú)副局长李洁介绍说。今年1月,整理好的土地以每年每亩500元的保底租金流转给四川艺丰稻鱼生态农业有限公司,而且是当年支付下一年的土地租金。既(jì)保障了粮食安全,也解决了农民持续增收的问题。
2024年以来(yǐlái),合江县在白米、望龙、白沙、神臂城等5个镇辖区实施耕地(gēngdì)平场整理1900亩(mǔ),耕地质量提升4100亩,有效提高耕地利用率和集中连片程度。
激活“巴蜀(bāshǔ)鱼米之乡”
合江县白米镇位于“巴蜀鱼米之乡”核心区,当地(dāngdì)创新采用“农户(nónghù)自耕、流转承包、生产托管”等多种经营方式,盘活沉睡的土地(tǔdì)资源(zīyuán)。同时,积极推广“一田多业”模式,发展稻虾、稻渔、稻蟹等“稻+N”综合立体种养,并与重庆江津、永川等地协同(xiétóng)共建“巴蜀鱼米之乡”。此举在保障群众(qúnzhòng)收益的同时,扩大了主粮种植面积,规模化优质水稻种植成为农业增效、农民增收的助推器。
截至目前,合江县已建成10万亩稻渔综合种养(zhǒngyǎng)循环基地(其中稻鱼7万亩、稻虾3万亩),并配套完善了道路(dàolù)、水利、数字农业、稻米烘干等设施。该模式(móshì)效益显著(xiǎnzhù),稻渔综合种养亩均产值达2849.4元,较单一种植水稻亩均增收约1300元。
田间,赵枭奇正在和劳作的农民交谈着,聊聊这些天(tiān)的农事。作为白米(báimǐ)镇副镇长、副田长,每天到地里(dìlǐ)走一走、转一转已成为他现在的习惯。
目前,合江县设立县、镇、村三级田长共427名,网格员1643名,形成全覆盖耕地(gēngdì)(gēngdì)保护网格化责任(zérèn)体系,将耕地保护任务落实到责任人、责任地块和责任网格,形成一级(yījí)抓一级、层层抓落实的耕地保护机制,实现保护责任全覆盖,确保每一块耕地都有人守护。
合江县白米镇,合江县国土测绘队测绘中心管理人员向东正在放飞无人机,“无人机的续航时间长,单次范围能够达到40平方公里,通过单相片合成一张正射影(shèyǐng)像图,再由(yóu)软件与往年的影像进行对比,就能马上发现土地的变化(biànhuà),精度高,能够实时(shíshí)算出变化的面积。”
合江县累计投资500余万元购置3架(jià)大型固定翼无人机和5架多旋翼(xuányì)无人机用于巡田工作,实时更新全县耕地保护(bǎohù)情况,及时清理汇集(huìjí)耕地地块的面积(miànjī)、位置、四至边界等基础数据,消除人员(rényuán)巡查死角。将无人机巡田数据及时更新推送县级田长,县级田长在办公室就能随时查看责任区域耕地现状,掌握耕地变化情况,实现耕地保护“可视化”,及时发现违法违规用地行为。
合江县搭建“合江县国土空间基础信息平台”,按照(ànzhào)现状(xiànzhuàng)数据、规划数据、管理数据等类别,将覆盖城乡基础测绘成果、国土调查(diàochá)成果、地理国情(guóqíng)普查成果、各类规划成果与国土空间相关的数据进行汇聚整合,形成覆盖全域、全要素的相互(xiānghù)关联、相互衔接、相互协同的自然资源一张图。
地上巡(xún)、天上飞、网上管(guǎn),合江县以无人机、巡田应用系统和基础管理平台为依托,有效遏制耕地“非农化”“非粮化”行为,实现(shíxiàn)耕地面积连续三年实现净增加。
(图由四川省自然资源厅提供(tígōng))




相关推荐
评论列表
暂无评论,快抢沙发吧~
你 发表评论:
欢迎