首页 资讯 正文

集体林改激活林下经济一池春水

体育正文 103 0

集体林改激活林下经济一池春水

集体林改激活林下经济一池春水

近日,在(zài)阳信县(yángxìnxiàn)金阳街道办事处绿丰林场,村民宋建国正忙着“抓蚯蚓”。 “以前(yǐqián)这片林场除了卖树没啥别的收入来源。现在不一样了,林下养起了蚯蚓,蚯蚓可以消化养牛户没法(méifǎ)处理的牛粪,蚯蚓本身能作为饵料或药材卖钱,它的粪便还是上好的有机肥。可以说(shuō)是一举三得。”宋建国(jiànguó)说,他农闲时间来林场打工,一天能有150元收入。 蚯蚓养殖项目负责人武奎民说,该项目是租赁林场的(de)场地发展的林下经济,这1000亩集体林地(líndì)涉及3个村,在此前的集体林权改革中,分散在3个村的林地被化整为零(huàzhěngwéilíng)对外招引项目。他经朋友介绍在林场搞起(gǎoqǐ)了蚯蚓养殖。 “干了整两年(liǎngnián)了,效益不错。打包好的(de)林地权属清晰,可以放心投资。”武奎民说,作为项目(xiàngmù)原料的牛粪是从养殖户那里免费(miǎnfèi)拉来的,每亩林地可以消化80吨牛粪,产出1吨蚯蚓、15吨有机肥,扣除各项成本后,每亩地能实现3000-5000元的纯利润。出蚯蚓的时节,该项目可以提供50个(gè)零工岗位。 阳信有“第一(dìyī)牛县”之城,肉牛养殖(yǎngzhí)规模大,育肥牛存栏量约5万头,每年产生的粪便量达50-60万吨(wàndūn)。如果按照年产牛粪50万吨计算,则只需6250亩林下蚯蚓便可将每年的牛粪消化掉。 经济效益、生态效益双赢的林下蚯蚓(qiūyǐn)养殖,只是阳信县探索林下经济发展新模式的又一次尝试。近年来,阳信县通过机制创新,规范集体林权流转(liúzhuǎn)流程,成功(chénggōng)激发林业发展活力。 该县创新推出“不动产+林业”联合确权(quèquán)(quèquán)发证机制,在省内率先推行林权登记“一窗受理(shòulǐ) 并联审查”模式,统一受理林权登记申请,联合开展权属调查(diàochá)、现场勘验等审核程序,实现林权证即时办理。目前累计发放林权证26本,确权林地(líndì)面积6000余亩,为规模化流转林地提供了产权保障。 该县还成立了林权制度改革专项领导小组,由分管副县长牵头,自然资源、林业、审批、执法、司法等(děng)部门组成专班,建立“三级联审”机制,重点解决历史遗留(yíliú)的一地多证、权属重叠等问题。通过“图斑比对+实地复核(fùhé)+档案溯源(sùyuán)”方式,累计化解林权纠纷案件13起,清理不规范流转合同7份,完成林地确权纠错(jiūcuò)面积3200亩。同时构建(gòujiàn)“平台化+标准化”流转体系,搭建林权流转服务平台(fúwùpíngtái),规范“申请-办理-公示-备案”全流程。 改革关键一招激活了林下经济一池春水。近年来,阳信县扶持打造了3个蝉苗繁育基地,年孵化金蝉(jīnchán)幼苗120公斤,可为6000亩高密度养殖林地提供蝉苗。成功探索建立了“合作社+社会化服务组织(zǔzhī)+农户”的金蝉养殖发展(fāzhǎn)模式,带动村民创富增收。目前全县金蝉养殖户达3900余户,养殖面积2.2万亩(wànmǔ),年产量80吨,产值(chǎnzhí)1600万元,成为鲁北地区最大的金蝉交易市场(jiāoyìshìchǎng)。 以外,该县的林下中药材种植面积已达600余亩,产值300余万元。目前,该县正在推进林下菌类养殖产业落地,已完成500亩林地(líndì)流转(liúzhuǎn)工作,计划8月份启动首批50亩菌类引种(yǐnzhǒng)工作,明年有望通过“基地+农户(nónghù)”模式带动20户村民参与菌类生产。 今年1月,阳信县获得省深化集体林权制度改革(gǎigé)试点县资格,其推进(tuījìn)集体林权制度改革、探索发展林下经济的做法得到了认可。 (大众新闻记者 韩凯 通讯员 刘福祥 报道(bàodào))
集体林改激活林下经济一池春水

欢迎 发表评论:

评论列表

暂时没有评论

暂无评论,快抢沙发吧~